400-182-1988
经颅磁刺激(tms)是一种安全无创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技术,现有研究提示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:如运动障碍、肢体痉挛、语言障碍等。
该共识由徐开寿、王文达、肖农、唐红梅及何璐等教授执笔,于日前发表在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2022年第37卷第5期。
一、tms设备要求共识
(1)最大刺激强度:磁场要穿过皮肤和颅骨到达大脑皮质,设备的最大磁刺激强度应不小于1 tesla。
(2)刺激频率:输出频率要在0~100 hz之间。
(3)刺激线圈:选择针对儿童的线圈,避免对患儿的无关部位进行刺激。
(4)冷却系统:设备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具备冷却系统是连续工作的关键,此外,还要保证设备电压稳定、电流不过载,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。
(1)囟门未闭的脑瘫患儿皮质兴奋性较高,治疗时不适感增加、配合度较差。即使患儿>2岁,若囟门未闭也应慎重使用tms。
(2)脑瘫共患癫痫并不罕见,对可疑癫痫发作的患儿,应进行≥30 min清醒 浅睡眠期的常规脑电图筛查。
符合癫痫诊断的患儿建议先行抗癫痫治疗,待病情稳定后再应用tms治疗。
三、操作流程
1、康复评估:tms治疗前后应由专业人员对脑瘫患儿进行全面评估,如有技术条件,还可应用tms收集患儿神经电生理的客观数据。
2、刺激靶点定位:tms刺激靶点定位采用解剖学定位,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导航定位,更利于科研数据采集和tms个体化治疗。
3、静息运动阈值(rmt):一般采用mep法和观察法进行测量,不建议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影响测量结果。对于无法测出rmt的患儿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强度(仪器输出强度的40%~50%)进行治疗,并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调整。
4、治疗方案:tms每次治疗时间20min,1次/天,每周5~7次,4~6周为1个疗程,间歇1~2周后开始下一个疗程。
tms作为治疗脑瘫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,其疗效已被众多研究证实。对于2岁以上存在运动障碍、肢体痉挛、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,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,如能够应用tms治疗,可更好地改善上述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。
此外,tms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网络连接情况,对认知功能也具有正向调控效应。 tms设备便于携带和移动,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可选择门诊或住院治疗。操作tms的医务人员需经过正规专业机构的资质培训并通过考核,除掌握设备使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外,还需具备临床症状评估的经验。 tms治疗前,应向患儿及其监护人介绍tms的适应症、作用机制、潜在风险及不良反应,指导家长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紧急处理,并签署知情同意书;
详细询问患儿病史,排除治疗禁忌,如有癫痫发作病史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应完善脑电图检查。治疗中,密切关注患儿的反应,若出现急性不良事件,应立即停止治疗,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并记录。